昆曲《遊園驚夢》
“看戏哩——看戏哩——”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台上人面抹红妆、手执桃扇、步履轻盈、曲调婉转。
台下是人头攒动,掌声连连......
昆曲,百戏之祖,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开头那唱段便是昆曲代表曲目《游园惊梦》中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等家弦户诵的词句都出自其中。
昆曲《游园惊梦》讲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被封建礼教困于深闺的杜丽娘一日随丫鬟悄悄溜出闺房赏春,看见满回春色不禁触景伤情。倦归后竟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两人一见钟情。杜丽娘怕父亲因“门不当,户不对”而不赞同他们的感情,整日失魂落魄,忧郁成疾,最后郁郁而终。
《游园惊梦》的作者是戏曲大家汤显祖,光从曲日名上就能感到者的文学造诣颇深,观赏后更是会觉得它“词雅曲美"。《游园惊梦》词美,美在它的音律和谐,富有朦胧美。如《游园惊梦·山坡羊》选段中,空是的苏笛和干涩的三弦配以鼓、板的清脆节奏,营造了一种水汽升腾 、云遮雾绕的朦胧意境。《游园惊梦》词雅,雅在它的词极其凝炼又富有古色古韵。如《游园惊梦·皂罗袍》选段中,"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 一抹色彩清丽的笔墨,是景致 ,是意象,是眼前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不同于京剧曲调的高亢激昂, 昆曲《游园惊梦》的曲调相对婉转悠扬。这是因为昆曲的唱腔软糯,咬字轻而明晰。那么肯定会有人问了:它怎么就唱腔糯,咬字轻而明晰了呢?"这里就要提到昆曲的形成了:昆曲,由昆山人顾坚草创立。起初,昆曲还只是杂剧,后来经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融合了余姚腔、弋阳腔、盐海腔等多种“吴脓软语",形成了独具江南特色的"昆山腔”。昆山腔由于腔调软糯细腻,好像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未汤团,因此又被称为“水磨调”。再加上昆曲的唱词大多是抒情性的,演唱时须慢节奏演绎,显得更为婉转。
昆曲题材大多为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如《长生殿》就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而《游园惊梦》便是由汤显祖杜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这样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编写而成的。它的取材典型,思想上集中反映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鼓励人们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游国惊梦》中杜丽娘的一句唱词,杜丽娘感慨园中景致美不胜收,又问“这是谁家院?”这一问委婉地表达了她多年未见自家园中景致的那份惊讶,喜悦之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都似付与这断井颓垣”——杜丽娘见百花齐放,感叹无人欣赏,全都托付给了这“断井颓垣”——丽娘又想到自己如此美好的青春年华也如这百花一般,全都托付给了“诗书礼仪”,心中不免涌起伤春、自怜之情。
汤显祖的这些文笔,不由让人怜惜杜丽娘的不幸遭遇,不由让人赞美汤显祖传神会意的精妙,不由让人慨叹游园惊梦所要表达的思想深度之深:它不仅仅是个爱情故事,还是揭露封建礼教“吃人”一面的妙文。
此外,昆曲结合唱念做打,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功底,包括手眼身步法,加上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和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剧表演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不少的剧种都对昆曲的艺术形式有所借鉴,因此昆曲又有“百戏之祖”的美誉。
昆曲在古时是上流社会的流行音乐,在今时是娱乐消遣中的“阳春白雪”。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又一大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