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依賴感」這只小獸
「依賴感」產生於尋愛的執念
在《失落的一角》裏,缺了一角的圓一直在尋找缺失的部分。它一路走得緩慢且艱難,跟很多不合適的部件強融過,終於遇到合適的一角。
當這個故事照進現實,我們都能意識到,那缺失了一角的圓,其實是你,是我,是任何人。
“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這句曾經在網絡上很火的話道出了尋找能夠與自己契合的那一角的艱難,而人總是本能地追尋生命的完滿。所以,在找到那一角後,我們便不想輕易放手了,獨占欲如同乘著風的火苗,迅速燒盡我們的矜持。
執念便由此產生了:我不想再失去生命的完整感,不想再回到孤獨無依的狀態——這也是很多情侶面對千瘡百孔的親密關系依然緊抓著不放手的原因,雖然他們都把“在一起久了,習慣了對方”作為粉飾的話術。
這些執念,其實都在表達一個意思——我真的很需要你。我也需要你做點什麽來證明你是不會離開的。
於是,我們把這些執念具體化為某些能夠被感官器官識別出來的信號,比如,要求對方及時滿足自己需求的指令性語言——
“我要你多陪陪我,我要你及時聽我電話,我要你外出都給我報備……”
對於這些指令性的語言,人們將其解讀為一個更為通俗易懂的詞——「依賴感」。
「依賴感」或許是遇到對的人信號
親密關系裏的依賴感,似乎是洪水猛獸,是粘人、控製欲、占有欲的代名詞,沒有一座愛情的花園能經受得起它的摧殘。但在我看來,愛情裏的依賴感並沒有那麽妖魔化,它其實是一只可以馴服的小獸。
最近,我剛好處於跟這只時而乖張,時而溫順的小獸鬥智鬥勇的階段。
我和譚先生是周末情侶,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即使身處同一座城市,也依然只能在周末見面。而最近,因為疫情反彈,譚先生的休息時間被壓縮,我們難得的見面時間更是被給一次又一次的臨時召集占去。
就在上周周末,他剛答應我陪我一整天,但傍晚時卻突然收到通知要回單位集合。跟之前很多次一樣,我知道後整個人都蔫了,即使我努力勒緊理智的韁繩,但不好的情緒還是跑到我的臉上。譚先生覺察到了,他有點手足無措。我是明白的,他有他的身不由己,在理智層面我應該要表現出體諒與寬容,但男女情感中的自私性又讓我長出了刺——我難受,我也要讓你難受。
其實,在沒有進入親密關系之前,我也是非常獨立的女生,並沒有對誰有過想要依賴的念頭,甚至在親密關系的初期,我也是堅決地捍衛時間的獨立使用權。但隨著親密關系漸入佳境,我逐漸放棄了關於時間使用的某些原則,而希望他能參與到我的全部時間裏。
類似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很多次,在經歷一次次理智與情感的拉鋸戰後,我開始思考,親密關系中的依賴感究竟意味著什麽。
產生依賴感,是因為個人在這段親密關系裏感受到的幾乎是愉悅。要讓這個推測成為定論,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親密關系中的依賴感是依附於親密關系的排他性而存在的——只有你能給我快樂,其他人不能,我要一直享受這份快樂,所以作為快樂的攜帶者的你,要一直在我身邊。
確實,我和譚先生一起的時間,幾乎都是快樂的。我們之間也有很多差異,但我們能夠尊重對方的差異,並且願意到對方的世界裏看看。正因為這樣,我在這段親密關系中能感受到穩穩當當的支持感——一種雙向奔赴的力量。
樂觀地來說,親密關系中的依賴感,或許恰恰是“找到對的人”的信號。如果在一段感情裏,沒有想依賴對方,想時刻和對方在一起的念頭,要麽是還沒有完全進入到這段親密關系裏,要麽是還沒有遇到對的人,因為對方帶來的愉悅不夠多,不足以幫助我們抑製住人類逃避痛苦的天性。當然,這裏說的愉悅不是物欲上的滿足,而是精神層面的共振。
太重的「依賴感」才是洪水猛獸
但話又說回來,任何情感太濃重了,都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前面說,親密關系中的依賴感是一只可以馴服的小獸,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這種依賴感是可以被調適的;二是這種依賴感如果沒有被合理調適,也會變洪水猛獸,會毀掉愛情的花園。
曾經看過一出綜藝,裏面有位女嘉賓的行為被不少網友詬病。那位女嘉賓什麽事情都依賴男朋友為她做,甚至連吃飯擦嘴也要男朋友為其代勞。
男朋友自述,一開始覺得她這樣的行為很可愛,也因為自己愛她願意為她做,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也漸漸感到疲憊。在節目上,女嘉賓要求男朋友以公主抱的方式抱她到椅子上,要求男朋友幫她解開蒙著眼睛的布,主持人在旁邊也看不下去了,說:“你就不能自己弄嗎?”所以,男朋友最終還是跟女嘉賓說了分手就不足為奇了。
張方宇在《單獨中的洞見》裏說,關系的基礎是依賴,這個依賴是唯一的禍根,它產生出無數難解的問題和糾紛,說得更難聽一些,依賴簡直就是滋生無賴的溫床。無賴都是依賴的,而且是一種強行的依賴。
依賴與成為巨嬰之間並不能劃上等號。要談依賴,首先要先獨立。因為只有擁有獨立,才能摸清依賴的邊界在哪裏,避免以依賴為名,行無賴之實。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裏面描述:在理想的親密關系中,依賴和獨立應該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你獨立的地方可以是他依賴的地方,你依賴他的地方恰好是他有獨立能力的地方。
我們也應該培育這樣的狀態:感到累了的時候試著找個人依賴,需要乘風破浪時,獨自起航。敢於獨立,也敢於依賴。
馴服「依賴感」這只小獸
說了那麽多觀念層面的東西,那有沒有一些方法論上的經驗呢?如何調適依賴感呢?我有幾點拙見:
一是製造雙方交流的時間。
時間不夠,交流不足,是導致親密關系中各種問題出現的誘因。在現實生活裏,也未必完全是因為主觀因素導致交流時間變少,也可能是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客觀因素。
我和譚先生的解決辦法是雙方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作為兩人說說話的時間。說什麽,以及說多久,不是那麽的重要,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裏,彼此的生活產生了交集。一直都平行的兩條線,終究會相忘於江湖的。
二是學會延遲滿足。
希望對方回應自己的需求,是處在親密關系中的人的本能。打電話要馬上接,微信要立馬回,短信要立刻讀,這些行為成為一個個考察“你是否真的愛我”的KPI,最終會把親密關系裏的最後一絲甜蜜擠壓幹凈。
不妨給對方一個緩沖期,設置好給予回應的deadline,並把這個deadline明確清晰地傳達給對方。另外,如果旺盛的表達欲讓你無法抑製想要第一時間跟對方分享的沖動,而對方又剛好忙碌,不妨先把內容以各種形式記錄下來(文字/視頻/音頻),過後再分享給對方。無論怎樣,都不要失去和對方分享的欲望。
三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情緒。
我們出生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被教育要學會隱忍情緒。但是,當我們處在親密關系中時,一切社會規訓都被拋之腦後了,我們總會在親密的人面前暴露被情緒支配的樣子。這樣做其實沒有錯啊,有情緒才是真實的人。無論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都要讓對方知道,當然,情緒的表達要得體。
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復盤。雙方一起,解構引起情緒的整個過程,傾聽對方的想法,找到問題的癥結,共商避免的方法,最後達成共識,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四是讓自己豐盈起來。
因為總是註視著某個人,所以把自己弄丟了。情侶間最好的相處方式,應該是在一起時心無旁騖,分開時又能各自為戰。抱團取暖式的親密關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要有隨時與對方並肩作戰的勇氣和實力,首先自己要豐盈起來。
不需要把藍圖設計得那麽宏大,保持每天是一個積極的正向的狀態就好了。多做一些有助於產生正念心態的事情,即使在當下看來,這些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反面例子,從正面去解讀,也依然有借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