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述
今天朋友跟我講,“先生昨天提到你的畫耶。”
“噫,如此突然,他講了什麽?”看見朋友沒回,我補了一句“感覺是過了一下去年的大家的成果吧!”
“沒有噢,他是特意挑過圖的。”我更加好奇了。
有些委婉地拿到了講座資料,一開始姑且當作白噪音去聽聽看。過了大約一小時,忽然講到我的圖了。哈哈,突然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又有些興奮,差點在辦公室笑出聲。
“在這裏,人需要接受到許多信息,興許是很雜亂的。”先生借我的圖在說明別的問題。我忽然就覺得這是一種回應了,面對一個對象時提出假設,和之後面對文獻提出的假設,也許是截然不同的。面對對象時以為自己能夠提出問題,但越是深入,越容易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提出問題。去年的經歷既把我跟別人的期待聯系在一起,也將我與自己聯系在一起。一面我在盡我所能地搜尋信息,一面我又不自覺地想表現自己,想證明自己是有某種能力的,多種壓力的疊加下,尋找問題答案的動機就變得不純粹了。
我以為,我會像對待“作品”似地面對它,最終才發現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寫的鬼話,我清楚得很,這只是限定時間的結果而已,放下了就是放下了,暫時也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但我依舊為先生點評過這張圖而開心,算是一種隔空回應吧,希望總有一天我能自信堂堂地跟先生表達自己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