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學
前兩天上鋼琴課的時候,跟老師聊了聊文學這東西。
老師是個將近中年的男人,在教鋼琴的時候也會跟我天南海北地打嘴瓢,但說到文學,很多時候他都仿佛有著淡淡的憂傷。
聽他說,中學時代他們班裏一群人都附庸風雅,還開了個小組,喜歡文學的人都進去,不論男女,只要是搞文學的。
我聽著失笑:“你們那時候還挺有趣啊。”
他回:“誰還沒個青春。”
他們喜歡聊文學,天南海北,不著邊際。讀到李清照一些好的詩詞,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分享給大家,說唉你看這句詩多美,對方會笑著附和,另外又會有人補充當時的歷史。
他們讀到魯迅,會感慨當時民生之多艱,社會之動蕩,會像一群憤青一樣揮舞手臂表示心中的不滿,很天真,也很幼稚。
老師不以為意:“可真的很高雅啊。”
老師是個文科的,當年的文理科分配人數比例很不好,文科班裏三十個女孩,卻只有四五個男生,理科班就反過來。
因為是男生,和女生便沒有什麽話題。根據老師回憶,當年四個男生一個宿舍,大半夜的他們在那兒搞文學創作,寫詩,寫小說,寫劇本,一群傻瓜就這樣度過了好久。
那些黑漆漆的夜晚,他們就裹著被子像四只粽子,捧著自己的熱愛的文學,像傻子一樣奮筆疾書。
文字在黑夜裏閃閃發光。
後來上大學,老師走藝術道路,因為理科太差了,他嚴重偏科,小學那時候學鋼琴,半吊子,實在沒辦法了才上的音樂學院。
他告訴我,他其實真的很喜歡文學這東西,但是別的地方不行,他也就沒那力氣去搞了。
我為他感到遺憾,少年當時的熱愛終究是不在了。
他告訴我,文學這東西,太脆弱,太容易碎掉。
我想想也是,搞文學需要的條件其實很多。
這裏不講太多,今天的主題是生活。
搞文學是需要物質基礎的,沒有它,你縱使有那情懷也寫不出什麽。
打個最簡單的例子,你打算大幹一場的時候,剛提起筆揮毫潑墨準備寫盡江山,門外突然傳來你母親的聲音:“工作還沒找嗎?”
現實吧,它就是可以讓你潰不成軍。
補個結尾:
我問老師,那他們後來怎麽樣了?
他說,還能怎麽樣?面對生活唄。
他還說,有唯一一個人,他還在創作。
但一貧如洗,最終也還是沒搞出什麽名堂。